close

article-5a4f481c3592a.jpg

在青木原樹海的入口,樹立著標語提醒訪客生命的寶貴,希望打算自殺的人好好想想父母、手足和子女。

青木原樹海的黑暗名聲已流傳數十年。1960年代日本作家松本清張小說《波之塔》的女主角走進這座森林裡自殺,開啟一波為愛所苦與無業者到青木原樹海的自殺潮,2004為顛峰,當年有108人在青木原樹海自殺。

2015年馬修麥康納主演電影《樹之海》(Sea of Trees)也以青木原樹海為題,而2016年美國恐怖電影《自殺森林》(The Forest)裡,同樣有一名女子進這座森林,尋找離奇失蹤的雙胞胎妹妹。

根據當地政府統計,2013到2015年,有100多名外地人來到青木原樹海自殺。2015年日本全國約有2.4萬人自殺,不包括自殺未遂。2016年,日本自殺人數為2萬1897人,為20多年來最低人數。

日本政府不公布在青木原樹海自殺的確切人數,一般估計官員大概每年搬走數十具遺體。2010年的警方數據顯示有247人在青木原樹海自殺,54人成功。地方官員表示,實際數字可能高出不少。

富士五湖消防局長渡邊正道(音譯,Masamichi Watanabe)說:「有些人要去青木原樹海自殺,但不知道森林在哪,於是在附近的林地了結生命。」即便如此,渡邊的同事平均每年仍會救回大約100個意識不一定清楚的人,其中有愈來愈多人嘗試在車內吸入毒氣或燒炭自殺。

64歲的湖邊咖啡廳老闆渡邊秀雄(音譯,Hideo Watanabe)表示,他過去30年救了約160人。「多數人都是成群結隊來玩,所以如果有人孤身一人,我會過去跟他們說話,問幾個基本問題,通常不難判斷他是不是來尋死的。」

有一次,1名剛自殺未遂的年輕女性走過他的店門口,他看得到她脖子上掛著繩子,眼睛彷彿要凸出眼眶。他請她喝杯茶,叫了救護車,希望幾句溫暖的話可以讓她好過一點。

專家一直想知道,為什麼有些人會刻意選擇去青木原樹海自殺。30年前,1位日本精神病專家訪問了幾位青木原樹海自殺未遂的人,他們說最關鍵的理由是「這樣一來就能在無人注意下成功死去」。

畢業於金澤大學醫學部的精神病專家高橋祥友博士認為,電影與媒體的報導或許也起了推波助瀾之效。有些人可能遠從其他府縣來到青木原樹海,是因為想要「與其他人死在同一個地方」、「屬於同一個群體」。

中村指出,艾默利大學(Emory University)人類學家席爾瓦(Chikako Ozawa-de Silva)討論日本自殺網路論壇趨勢的研究曾經提到,對尋求社會連繫、害怕孤立的人來說,網路提供了一個「一起死」的出口。

中村表示,很多人在青木原樹海自殺,這代表「你不是孤單死去」。

《CNN》2009年訪問過曾在青木原樹海企圖自殺的「太郎」(化名)。被鋼鐵製造業公司開除的太郎,失去穩定的收入。太郎說,當時「我的生存意志消失了,我失去了認同,不願再活在這個世界上,所以我去了那裡」。

太郎買了前往青木原樹海的單程票,在森林中割腕,但傷並不致命。他倒在地上,差點因脫水、饑餓、凍瘡而死,但被一名登山客發現、營救。

多年來,依然有人試圖在青木原樹海或日本其他地方自殺。地方當局在森林入口設置安全攝影機,希望能追蹤那些走進森林的人。

地方政府也做了其他預防措施,例如提高橋梁扶手的高度、訓練志工和可能自殺的訪客談話、在森林入口處增加巡警、呼籲減少播放可能散播「自殺森林」名聲的電視和電影。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呆呆萌 的頭像
呆呆萌

RAY的部落格

呆呆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